第一百零六章 万民小康,当行产业之道(1/3)

翌日清晨,稍许冷意。

顾正臣收剑,擦了擦脸,至大堂点卯,询问办结事宜,待流程走完,便看向县丞刘伯钦:“各地里长是否到齐?”

刘伯钦走出来,拱手肃然回道:“已在衙门外候着。”

“请至二堂吧。”

顾正臣起身要走。

“县尊。”

刘伯钦连忙喊住,看着疑惑的顾正臣,解释道:“句容各地里长合九十二人,二堂容不下……”

顾正臣愣了下,这才想起来自己下了一道“错误”的命令。

句容一万多户,一百一十户设一里长,归去零头,可不就近百位里长。

可问题是,有些地方百姓多,比如贺庄,近四百户人家,算是一个镇了,设有三个里长,开个会而已,来一个代表就行了,没必要三个里长都跑县衙来。

“那就让他们至东仓外吧。”

顾正臣想了想,县衙也就那里空地多点。

刘伯钦领命而去。

顾正臣在二堂坐了会,直至刘伯钦通报,才走至东仓。

因为是临时选择,没有搭建高台,刘伯钦命人找来了几把凳子拼在一起,确保众人可以看得到顾正臣。

九十多里长见顾正臣到了,连忙行礼。

顾正臣看着一众里长,踩在凳子上,拱了拱手,坦诚地:“本官上任句容,实乃首次为官,经验不足,本想命各地里长抽一人前来,不料误传命令,劳累众里长奔波而至,诸多体谅。”

孙品、贺奉等一干里长看着谦逊的顾正臣,连称不敢当。

顾正臣垂手,目光扫过众人:“既然都来了,那本官就直入正题。今日传召各地里长,事有三。这第一件事,就是翻案!”

“翻案?”

一众里长顿时哗然。

长城、何庄、寨里、五墟、甲山、六里甸、贺庄等地里长议论纷纷,一个个重复着“翻案”两个字,颇为疑惑。

人群之中的郭六听闻之后,目光微寒。

贺奉看了看周信,彼此没有话。

随着顾正臣的目光越发冷厉,一股威严的气息浮动,众饶议论声渐渐消失。

顾正臣肃然道:“翻案,翻的是陈年旧案,是冤案,是不公之案!本官在这里搁下话,洪武开国至今的案件,若百姓认为当年审判不公,处置不当,确实有冤枉的,可至衙门承发房外申冤,无需百姓请人写状纸,承发房代写状纸,不收一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