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没格调(1/5)

app2;

南阳小朝廷耗费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将教育这个摊子给铺开了,在他们统治下的每一个县都建起了数所学堂,每所学堂都可以容纳上干名学子。而更下一级,数个保十几个保便集资建起了自己的学堂,这些学堂肩负着给成年人扫盲和给幼童启蒙的重担。

按李睿的规划,教育体系应该分四级走,分别是乡学、县学、郡学、州学,乡学扮演的是小学的角色,县学是初中,郡学是高中,州学则是大学。在乡学里呆上六年,毕业出来之后基本上都能认两干多个最常用的字,能阅读一些通俗易懂的文章,能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到了县学则要开始学习写作,精读典籍,学习几何,求阴影面积啊学黄金分割啊啥的必不能少,一元多次方程式也得安排上;到了郡学和州学……

州学教什么他还没有想好,但郡学要教的东西他已经想好了,保证会让那些学子充分享受到头痛欲裂、眼冒金星的快乐,爽到飞起。

而那些乡学学堂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女子学堂。

这个时期的社会对女性还是比较宽容的,女子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两汉魏晋闻名于世的女子大多都是博学多才,比如说班超的妹妹班昭,羊祜的叔母辛宪英,以及卓文君、蔡文姬等等,都是出身名门,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令人钦佩。汉唐时代的女子甚至可以为官,虽然受到的限制很多,能掌握实权的极少极少,但终究是有这样的机会……先别忙着愤愤不平,因为汉唐已经是中国女性最好的时代了,越往后整个国家的风气便越保守,越闭塞,她家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宋代还有李清照这样的奇女子,明朝……明朝还有几个以才学闻名于世的女子?清朝还有几个?汉唐时代的才女大多都是从豪门望族里出的,而宋明清三代的才女……

似乎跟妓女脱不了关系。

不是她们变笨了,而是汉唐时代那种豪放宽松的风气不在了,从宋朝开始,越往后整个民族的性格便越趋于保守,国策便越闭塞,对女性也越苛刻。

这个时代的儒家还不是宋明清时期那些只会写酸诗学八股文的腐儒,这个时代的儒生中不乏上马能砍人下马能治国的猛人,在思想上是比较开明的,所以李睿要办女子学堂,并没有遇到多少阻力。到宋明清时期你办个女子学堂试试?不被骂到狗血淋头再黑成墨汁才是怪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