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恩科考试,竟然不考圣人之言!”

    吏部尚书詹同府上,一群朝官正相聚于此,贬黜时政。

    几日之前,他们才刚刚联名上书,请皇帝务必取消此次恩科,理由是科举考试,乃是一国文教之大事,万万不可如此儿戏,只考较些许奇技淫巧,便让蝇营狗苟之辈立于朝堂。

    老朱当场就将他们怼了回去:你以为咱喜欢多寻些人来当官发俸?还不是你等不堪大用,一个商税才收上来区区十万两,国朝之耻啊!

    咱手上无人可用,不开恩科做什么?至于考较道德文章……咱要的是帮咱算商税的掌柜,考那些之乎者也做什么?

    这话顿时怼的这些心里有鬼的朝官冷汗淋漓,不敢多说半句。纵使在背地下唆使了几个愣头青“直言上疏”,也被皇帝毫不客气的打了庭杖,罢黜回家。

    洪武年间,文官的底气还没有后来那么足,敢去撩拨皇帝,以挨了庭杖为荣耀的。那时候文官当权,那些宫里行刑的太监们,也不敢当真将文官打残打死的。

    而洪武年间捱庭杖,那是真的会被打死!首先洪武年间行庭杖的并不是太监,而是正儿八经的天子亲军,是和锦衣卫齐名的金吾卫、羽林卫、府军卫等。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尽忠于皇帝的死忠老兵!只要皇帝下令,他们才不管什么人情世故,该怎么打,就怎么打!

    即便偶有几个年轻的,那也多是勋贵家的子侄,先来亲军之中历练的。这些人天生就和他们文官是死对头,没暗地里下狠手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能放水?

    反正那几个上疏的愣头青被罢黜回乡的时候,没有一个是醒着被抬出应天的。

    皇帝很明显心意已决,既然上疏的路子走不通,他们便聚在了詹同的府上,想要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然而他们这些人终究能力平平,若论敛财手段,或者在背地里施展撩阴腿、使绊子的功夫,他们经过昔日在元庭赛区的试炼,那是个顶个的能干。

    可有把柄被握在皇帝手上束手束脚的当选,他们纵使以为自己可以集思广益,但经过漫长的讨论之后,也依旧只能是束手无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