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好事成双(1/4)

听赵允言这么说,朱肃不由得愣了一愣。转头询问的看向张赫,张赫感受到朱肃的视线后点了点头,证明赵允言所言非虚。

然后他自己也想起来了,那一日在沈园设宴的时候,确实有他这么一号人。记得沈家第一个出言支持之后,这个赵允言就第二个站出来表示支持朱肃,并捐献了粮草八万五千石。

赵允言这张国字脸,还是十分有辨识度的。

“你既然是米商,先前为何不对本王早些言明?本王又非不通情理之人。”现在,反倒是朱肃有些不好意思了。

其他商贾囤积粮食的为了居奇,而米商平日所卖的就是米,有所囤积再正常不过了。况且在灾年,这位商人也没有将价格加的太过离谱,自己先前在苏州打压惩戒的是囤积居奇的无良商人,可以说这位赵允言完全只是被殃及的池鱼。

平心而论,能在灾年坚持平价卖粮,非但不能算无良商人,甚至已经算是义商了。

“呵呵,殿下与我等乃是交易,此乃你情我愿之事。”赵允言笑道。

“况且,草民在苏州水患之时坚持平价卖粮,早得罪了诸多豪商。若非殿下出手,草民只怕也已经被他们打压的尸骨无存。”

“此番筹集粮食出海,便是草民做的最后一桩粮商买卖了。草民接下来准备依附殿下骥尾,于海上丝路做一位海商。还望殿下能多多提携一二。”

朱肃心中微动,面带赞赏的看向这位赵允言。之前自己托言重开海上丝路,只怕其他的苏州商贾都只认为那只是一个供他们下台的台阶。现在看来,恐怕只有这位赵允言把此事当了真。

不管他所说的“被豪商打压”是真是假,能果断抛弃粮商生意,准备转型海商,朱肃就不得不佩服此人的魄力。毕竟此时大明朝的风向,总体还是偏向海禁的。能在这时把注提前押在海上,足以证明这个商人拥有非凡的眼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