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些事情它就是这么巧;好一个卑鄙无耻的和尚!(2/3)

毕竟也有很大一部分的文人,他们求学修心,并非是为了效忠某一国或者是某一君.他们意在万民、立心天地、谋万世太平同样能够获得浩然正气的认可。

而这样人物,即便是不效忠于大唐,那李世民见了也得是以礼相待。

同样,也有很多并没有得到浩然正气认可的大臣,对大唐之忠心,那也是日月可鉴的。

就好比李淳风与袁天罡一样,他们两个出身道家,但对于儒教经典,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但能说他们两个没有领悟浩然正气,就怀疑他们对大唐的忠诚么?

两者可以互为佐证,但绝非是判定对方成份的依据。为君王者,识人用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一套的考量。

对于袁天罡来说,长白山显然并非是迫在眉睫之事,不想去惊动天池巫女,除了摸不准对方的底细之外,另一外方面是他手头上的事情也有点多,既然这天池巫女眼下就守着天池这一亩三分地,并没有过多的惊扰到长白山一带的百姓,那么袁天罡也不愿意节外生枝。

不论是真君神殿,还是不良人.事情都是要一件一件的做,如果事情堆积到一起,事赶事的话,那无疑是会影响到办事效率的,而这一点.杨戬不能接受,袁天罡同样如此。

从这一点上来说,其实他们两个的办事方式,还是有些相似的,注重效率的同时,还要力求把事情办的完美。

这也是为什么玉帝与李世民,分别对他们二人委以重任的原因之一。

其实天池巫女怎么想,袁天罡并不在意.甚至于说,如果天池巫女一直保持沉默的话,说不定袁天罡都会将她抛之脑后。

至于说主动上门招揽她,那是万万不可能的,袁天罡还没有这个闲心。

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的不良人,早就成了规模,已经不是最开始的时候,需要袁天罡到处去拉人入伙儿了。

尤其是“天池巫女”这样,并不算识时务,且也很难完全掌控的“巫师”,在袁天罡这里的优先级,其实都能排在倒数。

反而是类似五大仙家这样的族群,才最受袁天罡的青睐,毕竟一个组织机构,先要保持一贯的活力,那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年轻血液补充进来,否则大家都学会“和光同尘”,时间一长难免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不良人如此,大唐朝廷更是如此。

李世民将“培育人才”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可见他也是非常敏锐的把握住了这一点,因此“大唐学宫”应运而生。

李世民甚至同三藏法师说过,即便有一天大唐亡了,那么大唐学宫,也一定会传承下去不过想必那个时候,大唐学宫的名字,就要改一改了。

法海也是深以为然。

悟能禅师来到长白山的事情,袁天罡在第一时间便已经知道了,但凡是袁天罡所过之处,那一定是会留下不良人的暗桩的,并且以此作为发展不良人分部的基石。

如今不良人在长白山一带的势力虽然还非常薄弱,但传递消息这样最基本的职能,那都是要最先完善的任务。

对此,袁天罡指示不良人保持静默,除非是悟能禅师在长白山之中遇险,否则不必干涉对方在长白山的行为。

话是如此,但袁天罡并没有为悟能禅师的安危而担忧,他反而已经替天池巫女默哀了三个呼吸。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袁天罡作为李世民的近臣,且身为道家人宗一脉的传人,还是经常能够同三藏圣佛的几个打到交道的。

都是修行中人,再加上他的叔叔袁守诚,同小白龙的姑父泾河龙王,还有过一段往事。

双方最开始的时候,关系其实也算不上太好也就是三藏师徒通情达理,知道泾河龙王一事,其实也怨不到袁守诚身上,故而并没有对袁天罡太过为难。

双方论道一场,亦或者说是较量过之后,此事便算是揭过了。

同样,这也让袁天罡真正见识到了三藏师徒的实力,知道只要三藏圣如来在一天,得到了这位真佛支持的李世民,那他的“人王”野望,便绝非是镜花水月。

袁天罡出身道家,但干的还都是人事儿,并非大众所知的道门,那么超然物外.他在认清楚了这个事实之后,便当即做出了决断,那就是要倾尽自己一生之力,协助李世民达成所愿。

而自己或许也能够以此辅佐人王登基的功业,达成自身之道途,从而振兴人宗,成为道家主流,也未可知。

其实,也还是为了道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