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贫僧本就是法海;域外,玄都城(2/3)

伏羲大帝知道法海想要问什么,但是他也无能为力,故而不等法海询问,便当先开口说道:“至于你为什么能来到这个世界,即便是吾一很难窥探到其中的真相。而一切的关键,应该都在于你自身.”

“陛下,是否跟小僧体内那一股潜藏着的力量有关?”

“或许有吧。”伏羲大帝也不太确定,“但有一点,不论那股力量的源头是何处,自身力量的强大,才是应对未知事物的基础而人族血脉之力之纯粹,正是其中关键。”

“吾当年曾经推演未来,曾见到三藏在凌云渡褪化凡躯,得了个佛光凝聚的元神之体.”伏羲目视法海,神情严肃郑重:“而你此刻肉身尚在,我人族血脉奔涌蓬勃.也正是因此之变故,吾才能趁机于此混沌天机之中,稍见了几许脉络。”

“敢向陛下请教。”

伏羲大帝至此却摇摇头,不再多言。

法海见伏羲大帝就此打住,他也不刨根问底,今天知道的事情已经够多了,消化起来也得花费不少时间。

况且这些事情,还是要自己亲手解开谜底才更踏实一些。

“师父怎么从火云洞回来之后,便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虽然法海的神情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在这方面非常敏感的八戒,还是很快就发觉了师父不对劲的地方但他不敢在这关头上去询问师父,只好怂恿大师兄上去探探情况。

大圣自然不同,他跟师父一向是有什么说什么的,师父心情不佳,当弟子自然要问清楚了,他可不是去触霉头,而是要为师父分忧的。

走到师父跟前,大圣刚想要开口询问,便与师父对视一处.然后他就懂了,扭头就走,一个字都没有打算问的意思。

“大师兄,你怎么就这样回来了?”一旁的八戒见大师兄无功而返,心中更是不解。

“师父的态度很明确,这事不希望咱们参与。”大圣轻叹了一声,眼中略带着些担忧之色,“师父的性子你们还不知道么.强求无用。”

悟净听了却道:“要么就是这件事情不是什么大问题,师父一个人就能解决;要不然就是师父自己也觉着棘手,甚至会认为咱们参与进去不仅不能起到助力,反而拖后腿。”

悟净此言一出,几个弟子的神情都有些不太对劲了.尤其是大圣,身为弟子不能为师父排忧解难,这事儿总让他浑身不自在。

当年西行路上的时候,还有他们几个弟子出手的时候.可如今,除了为跑腿送信之外,似乎也没有自己的用处了。

说起这个,八戒当年就常说:若是西行路上没有咱们几个,师父会不会走的更快?怕是当真两三年就把真经取回去了吧?

开宗大典就在三日后。

而镇元大仙已经带着清风明月先一步来了大唐,只是未曾在慈恩寺落脚,而是在终南山与云中子论道。

大圣是知道此事的,驾云直接到了终南山玉柱洞,还未落下云头,便高声道:“两位大仙,俺老孙有礼了,有礼了!”

“原来是大圣啊。”镇元子摸着长须,呵呵一笑,对云中子说道:“道友可识得大圣?”

云中子当即点头:“久闻大名,只是初次相见,还要请大仙引见。”

即便是说了很多次,大家道友相称即可,但云中子总是称呼自己为大仙,这让镇元大仙也很无奈人家不肯改,镇元大仙自然不会强求,久而久之,便听之任之了。

因为同云中子是初次相见,大圣落地之后还是按照正经礼节向云中子行礼,并且自报家门:“唯识宗孙悟空,见过道长,不请自来,还请道长恕罪。”

云中子虽然隐居在终南山,但大圣当年行事,他也是略知一二的但也更听说了大圣自拜师三藏法师之后,大圣行事便越来越有章法了。

并非是灭绝了野性,而是懂得了礼数。

而且云中子见对方自报师门是唯识宗,便也做了个道门之礼,同样郑重的说道:“贫道阐教云中子,见过道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