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心如故_第229章(1/2)

说了这些事后,话题很快便又转到了在外头平乱赈灾的陆禹身上。

“我从世子那儿得了消息,隋河那一带的情况已经稳定下来了,军队不日将会拨营回京。”严青菊说道。

这是个好消息,阿竹虽然没想到纪显的消息会这般灵通,但依然高兴。

严青菊却没有那般高兴,暗暗皱眉,想起先前纪显说的话。

陆禹平乱时的血腥手段虽然极为有效地控制局势,但是很多人不喜他这般铁血,特别是朝堂中并不是人人都支持端王的,其他皇子的支持者更是仿佛抓到了把柄,纷纷参端王一笔,说他无视祖宗家法、残暴不仁,虽有功,但过大于功。

纪显回来时和她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明显笑得不行,对她道:“你看着罢,叫嚣得最凶的,怕是最早被收拾的。皇上心中恐怕早有决策,即便不喜端王这次手段酷烈了些,但效果却极好,皇上没理由再说什么。而且,一个有缺点的皇子,远比一个完美无瑕的皇子更让人放心。”

严青菊无话可说,她发现纪显虽然表面上看着没有站队,但他其实挺欣赏端王的。

“而且,端王的这一手,虽然很多人不喜,但见过血的将士恐怕极为欣赏他的血性。他凭借雷霆之势镇压了关中一带的平乱及那些趁机叛乱的府军,倒是使他在军中站稳了脚跟。恐怕这些人以后会是他的助力。”

听着纪显的分析,严青菊在心中琢磨了一阵,便也放下心来。

端王若是出事,最不利的便是阿竹了,严青菊对端王的事情可是十分上心。

想到这,严青菊又看向阿竹,见她眉眼喜悦,心里也跟着欢喜。

严青菊在端王府留了半日,阿竹留她用了午膳,方着人套车护着她回镇国公府。

陆禹平乱后赈灾所花之时日并不多,他这次手段虽然急进暴烈了一些,但是却将情况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便那些当地被迫舍了银粮的豪绅暗恨他不已,却奇特地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感激。

待赈灾结束后,陆禹上折子,皇帝看了折子后,口头上嘉奖了一翻,便命他回京。

听闻这消息,宫里的皇后、贵妃皆高兴不已,陆禹出征时两人也是极担心的,现在终于能平安回来,心里的高兴就甭提了。

就在阿竹盼着陆禹回京时,不想又有事情发生了,仓州八百里加急,报说长阴山一带的长阴山人作死,南下入侵仓州一带,仓州节度使被杀,战争又起。

消息传来,满朝文武俱是惊诧又惊慌。

战争自古以来便是让人极其厌恶的一件事情,总是使人心头压抑。而且在查明是距离长阴山不远的靯鞑国在背后支持那些长阴山人南下搔扰边境,杀害仓州节度使,轻易便激起了民愤,有点血性的人都对那靯鞑国怒极。

但是,愤怒之后,却不得不考虑现实情况。

这几年西北那边战事吃紧,虽然风调雨顺,税收看着不错,但因为承平帝年迈,手段绵柔,使得贪官污吏横行,无力整治,虽去年皇帝借端王秦王的手整顿江南盐政,但才过了个冬天,效果并不显,眼瞅着国库一年比一年税收减少,渐渐地竟然不能支撑了,吏部尚书也开始抓急,天天过来哭穷,方使得承平帝打上海外贸易的主意,但那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见成效的。

所以,现在仓州又起战事,承平帝虽然恼怒异常,但心里也暗暗发愁,急得原本因为春天时又病了一场导致不好的身子也跟着败坏了。

荀太医被宣进宫时,敏锐地发现宫里的变化。

王德伟在乾清宫门口亲自接待他,见到他到来,便笑道:“荀太医来了,皇上在里面看折子等你呢。”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睛瞄了眼周围守卫的羽林军。

荀太医忙请罪道:“让皇上久等了,是下官不是。皇上现在身子还好罢?”

王德伟边领他进去,边道:“荀太医应该也知道,听闻仓州那儿的消息后,皇上心里十分愤怒,近日寝食难安。杂家恐皇上身子不适,方让人将你宣进宫来给他瞧瞧。”

王德伟说得合情合理,荀太医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等进了乾清宫内殿后,看到靠坐在床上形容憔悴的帝王,荀太医便知道王德伟先前是撒谎了,恐怕是为了隐瞒住皇帝的病情,才会有先前那一翻举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