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一块玉璧,两大宗师(1/3)

这是一块玉璧。

不小。

直径将近三十厘米。

还摆在这个摊子居中的位置,所以挺惹眼。

这个摊子上的东西相对比较杂,有瓷器有玉器有小杂件,还有六七十年代的雕像徽章什么的。

摊主比较年轻,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留着胡子,带着眼镜。吴夺上手搬动这块玉璧的时候,    他还搭了把手。

不过他的搭把手并没有碰到玉璧,而是在底下虚托着,怕吴夺有什么闪失。

“好眼力啊兄弟,这块玉璧不错的。”

听摊主的口音,应该是瓷都本地人。“好眼力”这种话,是古玩摊主的必备金句,顾客拿啥问价,    往往都会说好眼力。

这玉璧挺沉,    摊主又递了个马扎上的棉垫子给吴夺,吴夺就可以将玉璧一侧压在棉垫子上竖着看了。

这块玉璧是和田青玉质地,现在是在路灯灯光下的色感,吴夺估计在太阳光下会更绿一点儿。

从玉璧中心的圆孔来看,是很原始的工艺。

而玉璧的两面,一面平滑光素,一面浅浮雕了图案。

它这个浅浮雕,基本就是线条勾勒出的主体,微微高出周围平面,而细节处的刻画,主要靠阴刻线条。

图案是狩猎场景,一人手持长矛,一人手持弓箭,对准了一只类似虎形的野兽。

线条很流畅,人和兽的动态也雕得很生动。

从造型、线条、痕迹、打磨等等方面来看,这应该是齐家文化玉器。年份确实够早了,一杆子能打到新石器时代。

不过,这块玉璧没有任何入土的特点,    而且没有大绺大磕,    如同一直妥善保管的传世品。

而且这个妥善保管,还得一直不怎么上手盘摸,以装箱保存为主,因为包浆不怎么厚重。

要是齐家文化玉器,难道这么长的时间一直传世?若如此,这东西不太可能出现在瓷都鬼市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摊上。

而且,这应该有什么相关记载才对;再不济,也应该有点儿传闻。

齐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以甘肃为中心,大致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时间跨度也比较长。

齐家文化玉器,名气很大,它和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玉器、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堪称华夏三大“古玉系”。

而且,红山文化玉器和良渚文化玉器的所用与玉料,相对都比较单一;而齐家文化玉器,    不仅用到了青海玉,黄河玉,马衔山玉,    甚至还发现了和田籽料制成的玉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