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米煮成熟饭(1/2)

很多时候,谜团的解开并不须大量佐证,往往只那么一个细节,虽然小却很关键的细节。就像是一把锁遇上契合自己的钥匙,“咔嗒”一声便开了。

对江凭阑而言,过目不忘之能使得她的记忆永远鲜艳如初,因而一旦遇上了这样的“钥匙”,那些曾经未曾留意的证据便如滔滔洪水,汹涌而来。

这一瞬,她忽然想起很多事。

那个“皇甫逸”下军令时,几根手指微微向里蜷曲,僵硬而不自然,打出的手势显得不大利落。这说明,他的右手有问题。

真正的皇甫逸喜净,可那人的大帐里却点了浓郁的熏香。这说明,他想以这香气掩盖另一种更不宜被人察觉的味道。是他身上经年累月深入骨髓的药香。

闯营当夜,他被她一刀刺伤,那一刀虽不及要害却也不浅,可他的脸色却从头到尾没有因为失血有一丝丝的改变。这说明,他的易容一直都在。他戴了两张面具。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一个相同的结论,一个让她大为不解且不愿承认的结论:那个人,真的是皇甫弋南。

为何偏就是皇甫弋南?

江凭阑的眼底没了先前的错愕,却似有迷蒙水汽一团团围拢了来,以至旁人看不清了她,她亦看不清了旁人。

良久后,她忽然起身,“困了,先回大帐,守岁就免了,你们也早点歇着。”

微生玦和柳瓷望向她几乎落荒而逃的背影,半晌对视了一眼。

江凭阑方才一时惊讶走漏了心思,提及了饮马河,两人不傻,看她这反应,再结合当初粮草被截那桩事,多多少少也猜到了点。

柳瓷的脸霎时垮下来,“主子,您就不该让她听见这些。”

微生玦默了默,过一会也站了起来,走出老远才低低道:“阿瓷,该来的,谁都躲不掉。”

……

正月初五,大乾破军帝与摄政王双双班师回朝,自南回城门起,全城百姓一路夹道相迎,拥簇围观,无不被二人风华折腰,言语间皆感恩戴德称颂之词。

历来民心都是最简单纯粹的东西,不论如何改朝换代,百姓们始终只有安居乐业这一个最普通的愿望。破军帝在自己尚且没有银子造宫殿的时候,却将原先大昭定的税收减免了四成之多,那么,在百姓的眼里,这就是个好国君。

江凭阑心里有事,脸上神情便淡漠些,又裹了一身极其厚重的盔甲,整个人远看跟煞神似的,反倒是眉开眼笑的微生玦显得十分和蔼亲民。

大军一路朝里去,簇拥围观的百姓渐渐少了,待到穿了大半座城行至岔路口,兵马分散开去,只留了一支队伍跟着两人。正前方大路上铺了一卷长长的红毯,再往深处就是大乾皇宫的宫门。

十里红毯迤逦铺陈,江凭阑晃了晃神,忽记起那年甫京盛宴,也是这么一副艳丽的景象,而她顶着一头沉重的珠饰,挽着身旁人的臂弯,苦着脸跟他抱怨这红毯长得走不完。

其实能有多长。

不过一眨眼的功夫就物是人非了。

微生玦目不斜视神色如常,似乎未曾瞧见她眼底的恍惚,打马继续上前。一众大臣官员殷勤上前迎圣驾归京,拍了两人好一通马屁。

“恭迎陛下圣驾,摄政王尊驾,陛下与摄政王舟车劳顿,臣等早早备下接风喜宴,只待陛下开宴。”

微生玦看了一眼昏黄的天色,“众卿辛苦,依朕瞧,开宴可定在酉正,摄政王以为呢?”

江凭阑闻言回过神来,垂眼看了看杵在马前的众人,“陛下决定就好。”

听见她冷淡的声音,一众大臣立即缄默颔首,散开一个口子让道,眼观鼻鼻观心地站好,似乎生怕她再说出什么话来。

江凭阑一看便知这些人在怕什么,偏偏她最近心情不大好,正想找点茬子分散注意力,就没立即跟上微生玦,反倒停下来瞧了一眼宰辅傅明玉,“听闻有不少弹劾本王的奏本尚且积压在傅大人处,呈上来给本王当碟开胃菜吧。”

她说完便走,身后一众官员竟在这正月时节惊出了一身汗,被风一吹飕飕的冷。

江凭阑的开国功绩自是没有话讲的,可摄政王这个位子却未免让人觉得太危险了,说得不好听些,那可就是第二位陛下。一山不容二虎,纵使微生玦再怎么信任江凭阑,也挡不住这些朝臣对她心有芥蒂。功高震主,对江凭阑而言,最安稳最不遭人嫌的法子便是名成身退,稳坐后宫,从此再不踏入金銮殿一步。

可她偏就放着众望所归的皇后不当,反一掀袍坐上了那个权倾朝野,注定要永远遭受非议的位子。

江凭阑尚且卧病的时候,朝臣们愿意对她感恩戴德,可当她走出凭栏居,迈进那座巍峨的殿堂,她的劳苦功高也就被无数人的忌惮给掩埋了。此前微生玦被两军围困于月陇关,而她为走战略一连消失二十余日毫无动静,朝臣们自然个个都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弹劾的奏章亦是翻了天,莫说一本,许多人可都是连着参了四、五本之多的。说她临阵脱逃都算轻了,更有甚者,说她这是勾结外敌,要致陛下于死地。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因而这些人现在怕得腿脚都站不稳。

不过,江凭阑的开胃菜没吃成,被柳瓷和商陆逼着去沐浴了。两人见到一身铁锈兵械气的江凭阑俱都一个感想,这女人如今究竟还算不算是个女人?满盔甲的污血臭汗,亏她还能忍,且回宫第一件事竟是找那些朝臣的茬?她是真将自己当男人待了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