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大厦将倾(2/2)

甚至不用发动什么政变,这大乾朝廷都会名存实亡,朝廷输不起。

可惜,当时的姬宫只看到这一仗胜利后带来的利益,却未曾考虑失败后要承担的后果,而满朝上下对归一教过于轻视,对此战也太过乐观,看起来上下一心,实际上根本没人在意输了之后的后果。

“难得,爱卿竟不是来嘲讽朕的。”姬宫苦笑道,他叔父也就是太学院院主姬平昨日才来过,别的没说,但对姬宫的埋怨是真的。

“臣不敢。”李惜年抱拳道。

“说吧,何事?”姬宫振作了一下精神,看着李惜年笑道。

“六部不少官员纷纷请辞。”李惜年一挥手,一大堆奏折出现在桌案上,基本都是各级官员的请辞信,上到谢尧、慕容成、崔进元这些已经放权的三公,下到六部属官,光是这些请辞的官员,如果都一口气应了,下次早朝,朝堂估计会空出一大片。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朝廷运转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果然,爱卿过来,就不会有好事发生。”姬宫苦涩道。

“虽然陛下不想听,不过这些事还是要让陛下知晓,这些官员一旦离开,朝廷运转会更加困难。”李惜年躬身道。

“爱卿乃海内名儒,不知可有良策教朕?”姬宫看着李惜年问道。

李惜年躬身道:“陛下,如今朝廷经云州一战,不但折损威严,朝廷禁军、虎贲、射声三军也已形同虚设,眼下太远之事,朝廷也是鞭长莫及,不如先将目前能控制之处控制下来。”

“何解?”姬宫看着李惜年道。

“三军损失惨重,陛下可下诏重建三军,招募壮勇入军,由宇文将军总领并负责训练,同时天都人口众多,然天州各郡人口却稀薄,许多耕田荒废多年,如今天都供养不足,已经开始出现人口外流之象,陛下可先经营天州,将离开天都之民尽量归入天州境内,以保证税源,天州各郡,由朝廷直管,丈量耕地,分配农田于民,如此,天都虽会衰落,但既可以保证天州人口,又可有一定税源,同时还可借分地之举,揽获民心。”

李惜年这套基本就是归一教政策的简化版,但没办法,如今天子有可能掌控的也只剩下天州一地,其他八州基本是失去控制力了,将眼下能够控制住的地盘先拿在手中,如此一来也多了些财源,同时新军建立,宇文通出任主将的话,至少这天都军权在手。

朝廷府库的钱粮,解决不了天下各地的问题,但只管天州一地,还是可以的。

“然后呢?”姬宫渐渐来了兴致,催促道。

“分封宗室!”李惜年沉声道。

“何意?”姬宫皱眉道,自郡县制出现以来,除了偶尔特殊时期,大多数时候分封已经被视作一种陈旧制度,被历代皇帝抛弃了。

“将宗室派往各州担任太守,予其自主之权,可以将当地郡县进行分封,臣知道,此举以后大乾若能中兴,这些宗室会尾大不掉,但如今于陛下而言,让朝廷生存下来才是关键,有这些分封宗室在四方策应,至少能让宗室手中有些对抗之力。”

李惜年还有些话没说,如果最后姬宫这一支噶了,那不管分封出去的任何一个宗室最后得势,这天下就还是大乾天下,李惜年也不想重起分封制,但眼下对大乾来说,这是最好的方法,与其养一群混吃等死的宗室,倒不如将他们放出去自己打拼,既能减少朝廷财政负担,同时还有一定几率增强姬家实力。

“就依爱卿所言吧。”姬宫沉默良久后,方才缓缓点头道。

李惜年提到的几条政策,若在平时,怕是不好实施,但现在大批官员请辞不干了,剩下的官员,心也早不在这朝堂上了,等次日李惜年将这些建议做成奏书上表天子时,竟罕见的少有人反驳,只是在分封这件事上,剩下的朝臣中,不少人表示了一下不满。

可惜如今的朝堂连人都凑不满,再难找到当初激烈抗议的感觉了,最终这件事也很快被定下来,姬宫则跟李惜年一起挑选出十六名宗室,各个封王,派往各地郡县,至于最终能给朝廷提供帮助的有几个,姬宫和李惜年也没抱太大希望,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朝议就在充斥着回声的退朝声中,草草结束,下一步就是组建新军以及分田收人心了……

app2;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