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朱雀城(2/2)

任大国凭空消失了。

……

漫无边际的漆黑,与剧烈的眩晕感消失后,任大国幽幽地醒来。

睁开眼,模糊的景象逐渐变得清晰,身前,一面赤红色的朱墙,几乎遮挡了他所有视线。

朱墙的中央处,有着一扇高大威严的古城城门。门后,琼台玉阁,蜿蜒而上,就如天宫横在眼前。

脚下,笔直且宽阔的长街,一眼望不到尽头,依稀能看见城内有不少人在走动。

稍稍退后数步,抬眼望去,城门上写着三个大字——朱雀城。

这里便是上京之上的“朱雀城”星门,也是守岁人的总部。

“刷!”

还不等任大国反应过来,一位身着青衣,梳着古人长发的姑娘,从城中走来。

她个子高挑,皮肤白皙,来到任大国面前后,轻声说道:“您好,任先生吧?我是朱雀城的玄阶守岁人,由我带您去望月阁。要见您的人已经在了。”

任大国回过神来,微微点头:“好。”

二人一同迈步,走入了朱雀城之中。

十里长街,一眼望不到尽头。繁闹的夜市上空,竟凭空悬浮着一盏盏随风飘动的孔明灯,如有万千萤虫在飞舞,景象壮丽。

长街两侧,古楼亭台,客栈店铺,应有尽有,热闹非凡。不少穿着黄衣,青衣的守岁人,都或在经商,或在相互交流,或在交接任务、互通情报等等。

朱雀城集市,只对守岁人开放,在这里“通商”、置换道具等等,都不需缴纳任何税款。但守岁人入城,必须穿正装,也就是那青衣,黄衣。

再往街里的深处走,就有很多区域是不能进入的,因为那都是守岁人各个部门的工作地点,具有很强的保密性。

眼前的这一幕,不由得让任大国想起了盛唐,想起了那个受八方朝拜的辉煌时代。

长安三万里,华夏五千年。

任何一个华人,在谈起那个时代,那个盛唐,那个如梦幻般的长安城时……都会忍不住的自豪。

因为它象征的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底蕴,以及悠久的历史传承。

如今的朱雀城,便有盛世长安时的繁华与壮丽。

任大国行走在朱雀大街上,脸上并没有太多震惊之色,只双眼好奇地看着这里的一切。

许久后,二人行至朱雀城正中央。

任大国抬头看去,见到一座巍峨的古楼,如鹤立鸡群一般,凸显在这古城之中。

高耸,威严,仅凭肉眼,竟很难望到楼顶。

那名守岁人小姐姐,以古人的方式行礼,笑着伸手道;“您顺着楼梯便可登顶,要见您的人在那里。”

“有电梯吗?”任大国看了一眼高耸的望月楼,很真实地问道。

“没有。”守岁人小姐姐怔了一下,立马摇头:“这里的一草一木,皆是盛唐,皆是长安与朱雀。”

“谢谢。”

任大国礼貌地道谢后,便孤身走进了望月阁。

“您等等。”就在这时,守岁人小姐姐叫了一声。

任大国回头看向她。

“您是近五年来,第一个被允许登顶的人。”守岁人小姐姐抿嘴一笑,款款离开。

爬楼梯,爬山,对于一位年老体衰的网文作家来家,那绝对是要命的差事。

任大国走走停停,足足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才来到了望月阁顶层。

当他站在楼顶的那一刻,夜风拂面而来,双眼向下望去……那盛世长安之景,现今朱雀之恢弘,尽收眼底。

如长龙一般,飞舞在古城上空的孔明灯,像是穿越古今五千年,再映今日之山河壮丽。

油然而生的文化归属感,自豪感,一时间填满心头。

任大国迎着冷风,走入阁中。他抬头望去,见一副悬挂在楼中的字画,字迹缭乱,却透着一股舍我其谁的霸气。

那字画上写的是:“一身系国开盛世,万里朱雀照月明。”

字画下方,一位身着赤色长袍,袍绣展翅朱雀,背影消瘦的中年男人,正背对着任大国,半躺在蒲团之上。

他望着阁外的明月,星河流动,完全没有任何生疏感地招呼道:“坐啊。”

任大国走向他时,无意中看见赤袍中年左侧的小桌摆着围棋。

他写网文的,什么知识都懂一点,但什么都不精。

走过去,任大国好奇地看了一眼棋盘,并顺手拿起一枚白子,啪的一声按在了棋盘上。

稍稍停顿一下,任大国弯腰坐在了茶桌的另外一侧,同样抬头看向阁外的青山明月,星河流动。

二人同座望月阁,迎着夜风,无声地欣赏着美景。

许久后,赤袍男子轻声问:“你还有多久?”

“......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