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燕府三宝(1/3)

“伴君如伴虎,有权就是好,想让谁背黑锅,谁就得背,可怜我前世帮领导背黑锅,这一世还得帮老朱背黑锅。”

“下辈子,爷当个王八算求了,一辈子背着个壳!”

右顺门甬道内,朱高煦一边在心底嘀嘀咕咕,一边暗骂老朱和朱允炆。

他这才发现,自从入了武英殿以来,他不是在帮人背黑锅的路上,就是在背黑锅的时候。

这次明明是晋王搞的事情,但是从老朱的安排来看,老朱干脆瞒着朱允炆,试图想把黑锅往自己身上扣。

都不用走到东宫,朱高煦就能猜到等会朱允炆听到自己传话后的表情。

“你倒是想帮儿子背锅,但你孙子不敢恨你,到头来,别怪到我这传话的人身上就行。”

朱高煦骂骂咧咧的穿过右顺门甬道,出现在他眼前的则是奉天门广场和丰天城门楼前的五龙桥。

这门除了重要节日和朝会时会打开外,其它大多时候都是关着的,不过朱高煦也懒得看着风景。

他穿过了奉天门广场,走左顺门来到了文华殿前广场。

“倘若晋王被剪除了羽翼,亦或者薨逝于太原,那则是能如此前所说一般,以六师伐逆臣,诸藩皆俯。”

“此外,民间亦有杨士奇、解缙、胡子贞、吴勤、聂铉、黄伯器等儒生在江南各地讲学传播,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能将此事传遍江南。”

“明天与他见面得招呼一声,让他换个称呼……”

“殿下,太孙有请!”

朱高煦记得前世网上吹水的时候看过关于“五千年气温变化”的文章,宋代以前的气温普遍比后世高零点五到一点五度,而南宋以后的气温,普遍比后世低零点五到一点五度。

“如果只是这样,那大哥可以放心了,稍许你恐怕就能收到宫里的圣谕了。”

“先生此前说的‘苏松赋税抵钞’一事,可安排妥当了?”

“呵呵、先生才是真正的自谦。”朱允炆笑着扶起黄子澄双臂,同时目光闪烁:

朱高煦入殿便作揖行礼,朱允炆也如往常一样笑脸相迎,站在他旁边的文臣则是起身对朱高煦作揖。

饶是朱高煦这个冒牌货,也不由有几分感动,因此笑着回道:

在他走出后,诸多春和殿的宫女太监纷纷入内伺候朱允炆起居。

他转身便往车上小跑,那“矫健”的身姿,看呆了坐在后院门口的朱高燧。

见状,朱高煦也起身拍了拍屁股上那不存在的灰尘,在兵卒的带路下走进春和宫。

不过以朱高煦个人估计来看,洪武年间的南京城气温恐怕也就二十四五度罢了。

坐在马凳上,朱高煦看了看湛蓝的天空。

“因此,臣以为可以进一步拉拢他,以防日后燕长子炽有不臣之心。”

只是出乎他预料的是,他在骑马入巷后,便见到了后门的燕府马车,以及坐在后门台阶上的朱高燧。

“倒是燕二子若无变动,这辈子也就只能止步于郡王,已经是百尺竿头,无法再进一步。”

“先生果然是我之肱骨,若无先生,我必然要做出一些傻事来。”

想到这里,朱允炆换上笑脸,走到朱高煦跟前牵起他的手:“煦弟,爷爷让你传话的时候,可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一场大雪,导致接近两亿亩农业耕地减产,两千多万亩绝收,上亿人受灾。

这期间,朱高炽也开口道:“上次的事情过后,我一直担心你,听得你入了武英殿理政,我倒也缓了一口气,但还是放心不下,想来看看你。”

朱高煦点头:“知道,但我不能说,你也不能听。”

除此之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降水会导致旱灾,造成森林减少,植被破坏,一旦遇到降水增加就会是水灾,对农业破坏很大,这也是十三到十九世纪,世界人相食记载比较多的原因。

黄子澄阐述了他的看法,这也赢得了朱允炆的认同。

“高煦?”

那一年正好赶上举办奥运,结果同年二十个省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

“郡王本无兵权,若是削藩将他们父亲的兵权削给他们,那必然有大部分郡王站在朝廷这边。”

“臣刚才的话,不过是更一进步帮您打消想法罢了。”

黄子澄破天荒的为朱高煦说起了好话,更进而分析道:

碍于朱元璋的话,他不敢直接返回颖国公府,只能硬着头皮骑赤驩回了府军前卫坊。

见朱高煦来了,朱高燧起身不耐烦的对马车内说话,呼吸间马车车门也打开,朱高炽从车上走了下来。

由于春和宫是储君所居,因此建筑面积广袤,活脱脱是一个缩小版的紫禁城,很容易在其中走失。

“从此处看来,那燕二子,恐怕也是打着分燕府护卫的心思,不然他终身都只是一个无权郡王。”

瞧着他的背影,朱允炆转身回了春和殿内,黄子澄也对门口候着的太监宫女发话:“一刻钟后再进来。”

“煦弟来了啊,不知爷爷派你传来了什么话。”

黄子澄这次倒是正确了一次,朱允炆闻言也略微颔首,不得不承认黄子澄的话。

朱高煦没有去过明代的北方,但前身的记忆里有北方的景象。

朱高煦的念想还没想完,那前去通传的兵卒便小跑出来,对坐在马凳上的朱高煦作揖回禀。

“不过以他们的性格来看,除了我那不安分的三叔,其它几位叔叔恐怕也不敢说什么。”

回过神来的朱高煦见状也连忙作揖,解释道:“臣弟是在想如何与大兄说。”

片刻后,当马车消失在巷里,朱高煦才摇头走进后院,边走边摇头:

朱高煦看了一眼天色,提醒了朱高炽一嘴。

说到激动处,朱允炆不由站了起来:“一个朱高煦已经足够碍眼了,现在又多出三个未来世子。”

对于这个大明版理想主义者,朱高煦说不恨那是骗人的。

“呵呵……”见朱高炽这样,朱高煦只能将朱元璋召他们三府嫡长理政的事情说了出来。

黄子澄漂亮话说了一大堆,但最后这句话却还是没有放弃武力削藩,而这也深得朱允炆之心。

正因如此,许多地方衙门都会差发百姓在驿道两侧种树,并且禁止砍伐。

“刚才臣所说的话,都是介于晋王在世的做法。”

他徒步走回了西华门,牵上吃饱喝足的赤驩便离开了西华门。

“殿下请稍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