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称帝 第六章:会不会成为道家第二祖(1/2)

    诸位夫子热情高涨,李昊自然不会反对。这帮夫子里,稷下大夫就有几十个,分量不可谓不重,李昊绝对是找了一波好后援。

    夫子出行自有车驾,套马备车数十乘,浩浩荡荡驶向了齐王宫,场面蔚为壮观。

    行至宫门,数十大夫开道,守卫自是不敢阻拦,向上通报一声就放行了。李昊也没心思和一个小小守卫计较,嘱咐忠伯带好东西,随夫子们进了王宫。

    梧宫正殿,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金銮殿,齐王和卿大夫议政的地方。其内开阔明亮,布置奢华。台阶高九尺九寸,王座落于其上,彰显君王威严。

    此时,齐王正在商议楚国联盟抗秦之事。骤然得到通禀,不禁也是一愣。稷下众夫子联袂而来,从未有过,这还是头一次,想着应该有大事发生,不敢怠慢,当下便宣夫子们进殿。

    李昊抬头瞄了一眼,只见齐王相貌平凡,仪表却颇有威严。

    “诸位夫子,结伴来见孤,不知有何要事?”

    彭蒙上前一步,高呼道:“恭贺齐王,天大之喜。”

    彭蒙在齐国地位颇高,本身就是齐人,威王时期就是天下名士,还是田骈之师。曾是稷下学宫令,等同于祭酒。如今年纪大了,孟子才能继任为学宫祭酒。所以,他此刻当仁不让成了牵头人。

    齐王来了兴致,不禁问道:“何喜之有?”

    “禀吾王,今有大贤创造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此乃文明传承之神器,国祚社稷之神器,教化万民之神器,其功堪比燧人氏造火、仓颉造字。闻听吾王重贤之名,愿以文房四宝献之,以彰显吾王之贤德。吾王若得文房四宝,惠及天下,功绩可比尧舜,必将万古流芳。”

    此言一落,朝中大夫无不议论纷纷。

    李昊有些傻眼,古人诚不欺我,这他么真是朝中有人好办事。早上自己来时门都进不来,如今却有人帮着带节奏。瞅瞅人家彭夫子,这一堆彩虹屁下来,齐王什么感觉不知道,他自己是从天灵盖,一直爽到脚后跟。

    齐王比李昊想象中更在意,威王去世一年,他即位以来并无功绩。彭蒙最动听的那句话,就是功可比尧舜,流芳万古。这正是君王毕生追求,此时已是急不可耐。

    “贤士何在?速速介绍于寡人。”

    齐王激动之情,众夫子见后都松了口气,暗道此事妥了。

    彭蒙转身对着李昊,恭敬的行了一礼,对齐王道:“贤者在此!先生名讳昊,郯子氏,己姓,少昊后裔,郯国王族,出身尊贵。郯国被越国所灭,为躲避灾祸,改己姓为李,隐居于吾国莱芜,如今名李昊。”

    李昊上前躬身行礼道:“李昊见过齐王。”

    齐王起身走下王座,细细打量了李昊一番。虽然面色不显,但眼中却有些失望,盖因为李昊实在太年轻了,不由对文房四宝也少了些期待。

    “先生乃郯国王族,世袭子爵,身份亦是尊贵,不必多礼。”

    真要说起来,李昊的身份比齐王还要尊贵。齐国的国君之前可不是田氏,而是吕氏。齐国是周武王姬发封给姜子牙的封地,齐国一直是吕氏的家业。后来田常篡位成功,自齐威王称王,田氏代齐也不过两世,身份自然没有李昊世袭子爵来的正统。

    “谢齐王。”

    李昊直起身道:“文房四宝,吾已带来,请齐王一观。”

    忠伯手举托盘,其上遮盖红绸。李昊双手接过,呈于齐王身前。

    齐王好奇的撤下红绸,文房四宝终于显露在外。

    一叠纸张,用红绳束着,洁白如玉;梅、兰、竹、菊四锭墨,黑底描金,淡雅不凡,整齐摆在一起;五支毛笔,小楷三支,中楷两支,用红绳扎着;还有一方砚台,古朴自然。

    上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掀开红绸,一股书香之气扑面而来,不禁让人心神宁静,灵台清明。

    众臣之前听了彭蒙之言,早已难掩心中好奇,无不翘首以望。众夫子亦是难掩惊讶,盖因为托盘中的文房四宝,其中的梅、兰、竹、菊四锭墨太耀眼了。

    李昊之前用的墨锭,只是余料所造,根本没有刻画题字。

    齐王同样能感受到文房四宝的不凡之处,早已收起了对李昊的轻视之心。稷下学宫能得封七十六大夫,足见齐王的重贤之心。

    “先生,孤刚才有失礼之处,还请先生原谅。”

    李昊见齐王躬身行礼致歉,不由暗自点头,这货不亏是齐三代最后一位明主。此后,齐国就开始走下坡路,曾一度被灭国。不过,灭国祸根也是这位主造的孽,灭燕未遂,燕复国灭齐。

    “齐王重贤之名,吾早有闻之。齐王有所疑虑,乃是人之常情。”

    齐王这才称谢起身,随手拿起一锭墨赞叹道:“此物应该就是文房四宝中的墨吧?巧夺天工,巧夺天工矣。”

    此时,田婴等众臣早已围了上来,其中得宠重臣,更是拿起文房四宝欣赏起来。自然,四锭墨成了抢眼货,纸反而无人问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如此佳句,先生大才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此乃孔圣之名言,吾等亦受益良多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此气节,不畏生死,当为吾辈之楷模,真高洁之士也。”

    “方寸之地,这竹子却画的栩栩如生,真乃丹青妙手矣。”

    一众上卿士大夫,上来就对四锭墨品头论足,爱不释手,那是一顿好夸。

    众夫子也投身其中,梅兰竹菊四锭墨,他们也是第一次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