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唐朝 第二十一章三鼓之战(1/2)

    张家正回到长安,将消息报告了李隆基,面色愁苦,诉说了唐朝曾向他劝降的事情。

    这结果早在李隆基的算,知道张家正总算还心,嘉奖了几句,命他退下。

    第二日拂晓,唐朝随即在长安城外摆开阵势,叫骂声一片,要激得城守军出来接战,但使唐朝感觉到失望的是,任他手下挑选的这十多个骂手如何骂得肮脏,但李隆重就是不出。

    两轮骂手轮番喝骂,时不时的还以号炮助威,直将李隆基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其还经李白的指点,专门的骂他如何抢夺自己儿子的老婆的丑恶行径,十分不堪。

    李白和唐朝商议了一个晚上,最终决定,骂。

    因为他们两人都觉得,李隆基是一个自负的人,也许,喝骂之下,他也许就亲自冲出城外和自己等决斗。

    所以前一日晚上,舍瓦才特意在军找了十多个嗓门粗大,官话说得好之人,教授了一番,说翌日如此如此。

    可事实就是,城的李隆基居然毫无动静,这使得唐朝心产生了隐隐的佩服,其抢夺杨玉环倒也罢了,但其有些生造的假话,传他李隆基和其母韦皇后有染的事情,却是令一个大国皇帝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了。

    但想不到,李隆基仍然没有被激怒。

    城,手下将唐朝军队在城外喝骂叫阵的言语传进了李隆基的耳。

    负责传令的是马正章,他说的时候尽量说得委婉,但李隆基一听,却是出乎他的意料,并没有想像之的暴跳如雷。只见李隆基听完,微微一笑:“唐朝只是喝骂,没有攻城,乃怯也,是怕我长安城坚壕阔,以为强攻必多伤亡,喝骂者,乃是激怒我,使我出战也。”

    马正章拜服:“皇上高明,我还担心皇上受不得激,出城和唐朝死战,那时候,可说是胜负难料了。”

    李隆基笑了:“非也,你去找兵部尚书裴耀卿,传我的命令,九城多准备檑木炮石,火油水龙,一旦敌军抢到城门口,就予以痛击,另外,你迅遴选出一万精兵,午时三刻,由朕亲自统领,务必要击败唐朝。”

    “什么,皇上,您,您难道真要一万兵力和十倍于己的兵力交战?”

    马正章可不比李隆基,因为在骊山一役里,他已经领教了唐朝的厉害,知道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坚守待援。

    “你不用紧张,朕自有把握,绝不会被唐朝所趁,朕不是叫九城加强防备了吗,一旦接战不利,我也不会和唐朝死磕,毕竟,他兵力远远强盛于我。”

    “是,皇上算无遗策,我这就去了。”

    唐朝的军队喝骂了整整一个早晨,将近午时,见城门不开,唐朝坐在火电马上,见军士气色稍稍虚浮,乃准备收军,心盘算,看来李隆基倒不像是个鲁莽之人,也许,只有从邻近州县迅调拔云梯等物,才可以强攻长安。

    到了这个时候,李隆基困守坚城,深沟高垒,唐朝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寄托厚望的就是李玉的人马是否能砍开城门,放自己的大军入城。

    到了这个时候,唐朝知道,不能给李隆基任何的喘息之机,不然的话,这人就有可能等到援兵,到时候来个内外夹攻,唐朝知道,那样的话,自己就非常的困难了。

    到时候,自己纵然不败,也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占领原就是一场春梦。

    唐朝之所以能势如破竹的就攻打到长安城边上,实际最大的机会在于出其不意,要是正常进兵,他恐怕早已经被源源不断的唐朝军队抵挡住了,哪里能够像这样轻易来到了唐朝政治的心?

    再加上,当时唐朝廷的确是非常的虚弱,防务废弛,光看看前几日自己占领骊山的事情就知道,多么优良的工事,但是因为疏于打理,结果被自己亲自击破。

    唐朝心十分清楚,要不是唐朝守军太过无能,自己即使有久经战阵的军队,急切之间也不易攻破骊山防守。

    现在,骊山已在自己掌握之,可以俯瞰长安全城,李隆基的调度,即使再隐蔽,但大多还是在自己的监视之,可说是非常的被动,就好像冬天的时候不穿衣服,寒冷无孔不入。

    午时三刻终于到了,这个时候,唐朝将自己的后军作为前军,缓缓退去,他这个时候已经知道,再怎么叫骂,再骂得难听,李隆基也是充耳不闻。

    只有在这样的时候,唐朝才开始隐隐的佩服李隆基,这人居然这样沉得住气。

    可一刹那之间,唐朝的想法改变了,因为他看到了玄武门“哗啦”一声打开,吊桥随即放落,李隆基骑在一匹青葱马上,当先而出。

    他手上的佩剑举在手,映着日光,虽在晌午时分,却也使人一见之下就生出凛冽的寒意,这不是一般的宝剑,这却是当年李世民精心铸造的一把名剑“射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