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唐朝 第十七章智取阳平关(1/4)

    阳平关守将李玉得了马正章从京师传来的命令,紧守关口,不得放唐朝败兵通过,自是遵从皇上命令,早早的将吊桥拉起。

    这李玉是唐朝开国护国公李靖的嫡系孙子,甚有谋略,武功也是不错,不过比起乃祖,却是远所不及,也是唐朝以前的武举状元,手下有两员骁将,一是博,使一口大砍刀,一是独孤灿,使两柄铁锤。李玉手下,只有八千军兵,且多有老弱之兵,当打听到唐朝居然有三万“败兵”的时候,他是铁了心不敢出战了。

    并且,李玉也早听得唐朝的威名,所以一旦接到马正章的命令,就是赶紧收拾防务,将城墙加厚,在关隘之上多安檑木炮石,防止唐朝攻城。

    马正章传达了命令之后,但手下神策军当即返回长安,向李隆基报告去了。

    唐朝虽然急于进兵,但是考虑到阳平关之险,不敢轻易进攻,遂听了义兄唐朝之言,不公然反叛,伺机而动,在阳平关口驻扎了三日。

    这个时候,后军来报,舍瓦带领大军已经距离阳平关只有三十里之遥。

    其时正是晚上,夕阳西下,阳平关之照例在日落之前开门一个时辰,让城人口出城挑水运柴。

    这个时候,唐朝早已经暗令手下专氏五虎夹杂在运水运柴的人流之,乔装进入。

    本来唐朝不让李白前去,但他新入军,竟是非要前去建功,唐朝再三劝之不住,也只得罢了,只叫他小心在意。

    且说专信是专氏族五虎的领,乔装成砍柴的樵夫夹杂在人流之,谁也不知道他们的柴担之藏着兵器。

    这几人本来也不是有名望之人,自是不怕被识破。

    但李白却是不同,要他这样儒雅风流的人物扮成砍柴的,恐怕多半会露了马脚,因此唐朝只叫他穿上平民服色,随进城的百姓蒙混进去。

    能进的当是最好,但要是混不进,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