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大环境(2/3)

有了供需关系,就会有资本的介入,就会有各种噱头。

正如什么购物节了之类的,不都是被资本炒作起来的?

无形中的大手是非常可怕的,甚至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无形中的操控,可怕的吓人。

“所以必要的时候还是要顺势而为的。”

方彦道:“一味的去抗拒大势,只会让自己越发的被排挤。”

孙守文看了一眼方彦,问:“你的意思是?”

“既然孙老知道大多数人都是自私的,那么就要顺从人心,想要改变中医,首先要改变中医的环境。”

方彦道:“相对来说,中医医学生毕业之后就业更为困难,进入医院之后上升空间更为狭窄,成长速度慢,在这种环境下,不少人为了生计,改变初衷,随波逐流,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了。”

在这一点上,方彦看的要比大多数人都清楚。

你不能指望中医医学生饿着肚子去弘扬中医吧?

毕业之后,所有的医学生,无论中医也好,西医也罢,考虑首先是工作问题,进入医院之后,考虑的首先是待遇问题。

那么多医学生之所以忍受上级医生的谩骂,学习,进步,为的不就是尽快提升自己的水平,出人头地,在领域能有一席之地?

看不到前景,待遇又低,别说学中医了,毕业之后改行的医学生一抓一大把。

就说今年,全国毕业的医学生差不多有五十多万人,但是真正进入医院的医学生还不到十万,其中中医医学生占据的比例只有两成。

说什么救死扶生,说什么医者仁心,自己都吃不上饭,找不到工作,还谈什么救死扶伤?

不少医学生填志愿的时候,可能有着各种憧憬,但是进了学校之后,了解的越多,心思也就越多。

特别是综合类院校,不少中医专业的医学生为了毕业之后能更好的找工作,大都选修了西医临床。

这就是现实。

“改变环境?”孙守文若有所思。

“其实我觉得,咱们不少老前辈在收徒方面都太过严格了,一些老传统固然要保留,但是也要适当放开一些。”

方彦笑着道。

不少老中医其实还有着比较传统的心思,只是一味的去反对,而不去做事情,这一点就很不好。

就比如孙守文,他不赞同郑仁军的说法,却也仅仅只是不赞成,却不会去做什么改变。

这其实就等于走向了两个极端,传统派过于保守,新派过于放飞,一个墨守成规,一个完全抛却中医根基。

......

“小方,有时间可以来沪上,咱们好好聊聊。”

下午会议结束的时候,孙守文向方彦发出了邀请。

其实像孙守文这种坚持了数十年观念思想的老人,固有观念其实是很难被人打破的。

这一点只要和固执的人聊过天的人都能知道,很多道理他们是听不进去的,因为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并不会随意认可你所说的东西。

像孙守文,一些平辈的人,多半不会和孙守文去抬杠,年轻人说再多,孙守文都不会认可,说的多了孙守文反而会厌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